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33页。
我们这一科讲到庚二,决通疑滞。
这个地方有一段的问答。
阿难尊者的提问是说,我们整个修行的主导者是我们一念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你所有的拜佛、念佛、持戒、修善的功德是往哪一个方向走,是那一念心来主导的,不是法门在主导的。
好,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是要成佛,所谓的菩提涅盘乃至于大圆镜智。
这个果地的功德,每一个功德都是常住不坏,都是不生不灭。
我们的目标是不生灭的,但是我们的因地是在六根中修学,那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呢?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不生灭的果地,那我们的因地也应该不生灭才对呀。
那我们就正式看,阿难尊者他提出的质疑,“疑因断灭”
。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
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佛陀您一再地提醒我们,在整个断恶修善、返妄归真的过程中,要以六根门头来当所观境,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啊!
假若这个六根,包括见闻嗅尝觉知这个见精的六根的功能,比方说眼根的见,离开了明暗就没有自体,耳根离开了动静也就没有闻的自体,鼻根离开了通塞也没有嗅的自体。
也就是说,整个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是随外境而生灭的,本质就是一个生灭心嘛。
比方说前面说的这个一念心,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离开了五尘落谢的法尘的影像,也是本无所有啊。
那么世尊您老人家怎么会把这种离开外在尘相本来就没有自体的、这种终究要断灭的修因,来追求这个大乘的七常住果呢?这个是不合理的啊!
我们的因地是生灭变化的,但是却要去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果报,这个地方会有“自教相违”
。
我们看下一段就知道。
世尊!
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这以下就正式提出阿难尊者心中的质疑。
说,世尊!
假设离开了这个明暗的外在的尘相,我们这个能见的功能就毕竟空了。
你看,一定有明相暗相,我们的见才能够产生了别的作用。
就如同这个前五尘的落谢影像的法尘的作用,如果是没有,那么第六意识的了别功能就消失了。
所以经过我一进一退如此辗转微细地去推度、去寻求,我本来就没有这一念真实的心以及它相应的心所。
没有真实,意思就是说,它因为离尘无体,随境生灭,所以它没有真实性。
既然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都是随外境而生灭,都不真实,而我们修行却又在六根中用功,那这样有个问题,“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那么将以什么为不生灭的真因,而求果上的不生灭之觉性之果呢?而如来世尊您在前面的十番显见当中一再提到,身为一个见性有四种功德,它是湛然不动的,它是精纯不杂的,它是周遍圆满的,它是常住不灭的。
那么我们正是以见性这种湛精圆常四种功德来当作整个修行的真实的因才对呀。
假设我们依止六根的生灭相来修学,那岂不是“违越诚言”
?前面的经文跟后面的经文相违背,整部经变成戏论,那么佛陀又怎么称为一个真实语者呢?所以阿难尊者最后“求佛开示”
:惟垂大慈,开我蒙悋!
希望慈悲的佛陀能够开导我心中的蒙昧跟我心中的执着。
当然,这一段疑问会牵涉到后面的回答。
我们把阿难尊者的疑问提出来:修行在六根中用功,而六根正是一个生灭相,那你怎么依止生灭的因能够追求不生灭的果报?这个地方阿难尊者提出这个问题,其实阿难尊者本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蕅益大师对于这一段的注解说,阿难尊者的盲点在哪里呢?阿难尊者他只知道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而不知道六根的体性是不生不灭的,见性、闻性乃至于知性是不生不灭的。
你看到六根的表层作用是生灭的,但它的体是不生灭的。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