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由此可见,分封诸王乃国家长治久安之计。
所有非议之人,实乃不识大体的短视之辈。”
“确实有此一说。
那还有呢?”
朱元璋不是想听他歌功颂德,于是继续追问。
“诸王就藩,镇守地方,是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藩国之主,权力之大,仅次于天子。
特别是在北方边镇,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的藩王,为更好地应对与北元的战争,必然要接管,也必须要接管军队。
这样一来就分散了原本掌握在元勋宿将手中的兵权,省得他们凭借掌兵之权不遵朝廷礼法,如此更有利于朝廷的稳定。”
朱标说完这一点便住了口,静静地等着朱元璋发话。
他觉得这一点应该说到便宜老爹的心里去了,是其封建诸王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得有点儿道理。
咱派自己的儿子替那些个将军们上阵杀敌,跟元人玩儿命,他们非但不感激咱,还跟咱对着干。”
朱元璋有些生气地说。
“父皇莫生气。
这种事儿古来有之,汉高祖大杀功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是为了从将军们手中夺回兵权。
这是以武力建国,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将军们当然要提防,分了他们的权,他们当然不乐意。
不过,父皇仁德,不似汉高祖,也不像宋太祖;将军们都是父皇的兄弟,定然不忍屠戮,而且兵权是朝廷的,不存在天子求臣子归还的道理。
所以,父皇封建诸王的分权之策,实乃英明之举,儿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标后面就打算说点儿朱元璋不乐意听的逆耳之言了,所以先把马屁送上。
“别光说好听的。
那些言官都是人精,他们不会看不出来,但是还是以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来劝谏。
对此,你怎么看?”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标的马屁,继续问。
“汉‘七国之乱’的起因是汉景帝为了夺权,采用晁错的建议削夺藩王的权力,甚至废藩,引起了诸王的不满,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叛乱。
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汉景帝年幼时误伤吴国太子的事件,只不过是吴王有心叛逆的开端,断不是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战事的进行,汉景帝迫于形势杀了晁错,七国仍不退兵,明显是有夺天下之心。
而这场叛乱的最终平定,汉景帝的弟弟梁王是出了大力气的,由此就不能一概地说分封诸侯不好。”
朱标咽了口唾沫,继续说:“至于晋‘八王之乱’,那完全是晋武帝的昏招所致,是司马家的一场权力内斗。
继位之君晋惠帝是个白痴,不能理事,外戚擅权,引得诸王争位。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什么?官场是权力的游戏。官场远比江湖更为险恶。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跨过去那就是海阔任潮涌风劲好扬帆!官场的规矩是什么?正确就是官场的最大规矩!重活一世。刘项东洞悉一切。他不仅能正确,还会一直正确下去!重生是风自身为鹏大鹏一日同风起,这辈子,我刘项东要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