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杜淹听后沉默不语,太宗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有看法可以提。”
杜淹答:“处断天下事务,应当出自公心,对了就要听。
德彝所说符合大局,臣心悦诚服,没什么可说的。”
太宗微笑颔首:“你们都能这样办事,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此后,太宗重用杜淹,让他参与政事,当了宰相。
杜淹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太宗找他了解邸怀道品行操守。
杜淹说:“当年隋炀帝巡幸江都,召集百官征求意见,群臣都不吭声,只有邸怀道反对,这是臣亲眼所见。”
太宗问“卿称赞邸怀道敢于直谏,那你当初因何不谏阻炀帝呢?”
杜淹答:“臣当时官职卑微,加上知道劝谏也没用,只会丢掉性命,所以没说。”
太宗说:“卿既然知道炀帝不听谏言,为什么还在他那里做官?既然拿着人家俸禄,又怎可不据理力争?卿在隋朝,还可说官职低微,后来你事奉王世充,做了人家吏部尚书,职务不能算低了,为什么仍不进谏?”
这一连串的诛心之问,令杜淹尴尬万分。
他红着脸吭哧说:“臣对王世充不是不劝,是他不听臣的。”
太宗说:“今天我给你的爵位很高了吧,可以进谏了吗?”
杜淹正色作答:“臣愿尽死力报效。”
太宗大笑。
太宗憎恨官员受贿,曾秘密派出若干亲信,用重金试探官员操守。
有个小官不知是计,收了一匹绢,太宗想杀他立威。
前隋大臣、民部尚书裴矩劝谏太宗说:“官吏受贿,于法理应处死。
但他是您派人诱惑才接受的,这种陷人于法的行为,恐怕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教诲不符。”
听了他的话,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告诫说:“裴矩能据理力争,而不是机械执行,如果你们都能像他这样,天下何愁不治。”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王圣明,臣子自然忠直。
裴矩谄媚于隋炀帝却能忠于唐室,并不是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君王厌恶别人说他有错,忠臣就会成为佞臣;君王乐于听信真话,佞臣也会变成忠良。
【09】不可触碰破坏律法鄃县(古地名,位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县令裴仁轨让下属替他做私事遭到检举,太宗非要处死他。
殿中侍御史李乾佑劝谏说:“法律,是国家的法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法律。
裴仁轨触犯轻罪却要遭受极刑,臣恐怕官员会手足无措。”
太宗大喜,免去裴仁轨死罪,任用李乾佑为侍御史。
太宗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带若干学士、法官修改刑法,将五十条应判绞刑的罪责放宽为斩断右趾。
太宗仍嫌严厉,指示他们说:“肉刑废弃已久,你们再考虑一下有没有其他替代办法。”
法曹参军裴弘提议改为流刑,发配三千里,加服三年劳役,太宗当即批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太宗因兵部郎中戴胄清廉公正,升任他为大理少卿,负责刑狱案件。
太宗对弄虚作假的事情极为反感,一次下令让那些靠谎报履历得以升迁的官员坦白自首,敢有不交代的处死。
结果没多久,有司就查出数名谎报未自首官员,太宗让大理寺把他们一并问斩。
戴胄上奏劝谏:“依据法律,这些人应判流刑。”
太宗恼怒的说:“卿难道要因律条而让朕失信吗?”
戴胄答:“您的诏令只是出于一时喜怒,而律法则是国家对天下民众的承诺。
您就是再憎恶他们,也应依法处治,这才是忍小岔而存大信的做法。”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