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替魏延辩诬(第3页)

魏延的兵先到,据住了南谷口,派兵去攻击杨仪。

杨仪派何平去抵敌。

何平骂魏延先发的兵道:“丞相死得没几时,你们何敢如此?”

魏延的兵知道其曲在延,都不听他的命令,散掉了。

魏延只和他的儿子以及另外几个人逃回汉中去。

杨仪派马岱带兵去将他追斩了。

这一段事情,一看而知其不是实在。

据注引《魏略》说,则诸葛亮病重的时候,是派魏延代理自己的职务,秘丧而归的。

杨仪和魏延素来不睦,就扬言魏延要投降敌国,带着手下的人去攻魏延。

魏延因出其不意,无从抵挡,只得带着兵逃走,就给杨仪追杀了。

这话也不是事实。

诸葛亮在病危之时,预定退军计划,这一个命令,总是要传给全军的,岂有和杨仪、费祎、姜维私相计议,置先锋军于不顾之理?这岂像诸葛亮做的事情?若说诸葛亮的职务实系命魏延代理,则全军都在魏延统率之下,杨仪是文官,手下没有军队的,带着什么人去攻魏延?若说运动诸将,同反魏延,怕没有这样容易的事。

况且据《三国志》说,当时魏延表奏杨仪造反,杨仪也表奏魏延造反,显然成了个两军对垒的形势,并不是从一军之中突然分裂而战斗起来的。

然魏延是个名将,果使有了准备,派兵去攻杨仪,也断没有给何平一骂兵就被骂散了的情理。

所以两种说法都不是事实。

这件事情的真相,依我推测,是这样的:诸葛亮病危时,并没有能够预定退兵的计划就死了。

他死后,杨仪等密定了一个退兵的计划,怕魏延不听,派费祎去探问。

魏延果然不肯听他们的部署,要自己另定一个计划,和费祎联名行下去。

费祎哄骗他逃了回来。

知道无可疏通,就把他置诸不顾,打算将余军径行开拔。

这个消息又被魏延打听到了,乃趁他们没有开拔之前,先行开拔,把南谷口据住了。

至此,两军遂不得不正式交战。

魏延虽然勇猛,然所统率的,只有他的直属部队,就是做先锋军的;杨仪在诸葛亮幕府里,全军都在他调度之下,众寡不敌,所以魏延就给他打败了。

至于说魏延的军队,给何平一骂就骂散了,不曾有剧烈的战斗,乃因内讧并非美事,所以又有些讳饰。

这件事情的真相,似乎大略是如此。

魏延既然死了,自然得宣布他的罪状。

当时所说的,大约是诬他要谋反降魏。

所以《三国志》里有这样的几句话,说“魏延不北降魏而南还,乃是要除杀杨仪等,本意如此,不便背叛”

,就是替魏延剖辩的。

不过古人文辞简略,没有把当时诬他的话叙述清楚罢了。

假使魏延真要造反,杨仪便有剿灭反叛的大功,回来后岂得不重用?然而不过做一个中军师,并无实权,诸葛亮的老位置,反给蒋琬夺去了(诸葛亮是丞相,蒋琬的资格,是不够做丞相的,但以录尚书事而兼益州刺史,其实权就和诸葛亮无大异)。

这件事,《三国志》上说,诸葛亮生时就密表后主,说我若死了,便将后事交给蒋琬。

这也不是实情。

诸葛亮的做事,是很积极的。

热门小说推荐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