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写在故事旁边(第3页)

铺内驻扎有少壮铺兵,腰系铃铛,一接到公文便立刻飞跑而出,直到下一铺。

根据规定,两铺之间的这十里距离,铺兵必须在四十五分钟之内跑完。

两华里折算一公里,也就是说,步递的移动速度是每小时六七公里。

如果大家对这个速度没概念的话,我这个胖子日常健身,每次会跑上五公里,三十二分钟之内完成。

那些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完成这个路程,非常轻松。

当铺兵跑到下一铺之后,会有另外一个铺兵等候在那儿,交接文书之后,继续以同样的速度冲出去。

就这样轮换接力,铺段相接,每一段都是以最好的状态前进,无须考虑休息。

这种传递方式昼夜不停,二十四小时之内,理论距离可以跑出约一百五十公里,三百里地。

这个速度,已和寻常马递的速度持平。

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两千两百三十五里,一封文书从北京发出,无论走脚递还是寻常马递,理论速度八天就能送到南京。

但马递也可以采取接力轮换的方式,昼夜不停,速度会更快——所谓“八百里加急”

当然,这个“八百里加急”

只是理论值,考虑到夜间视野受限、沿途地形阻碍等要素,实际上日行五百里,也就是两百多公里。

不计成本的话,两京之间单程只要六天时间。

(因为还要考虑黄、淮、长三条大河的涉渡。

这种加急传递成本极高,参与传递的马匹一定会跑废掉。

只有最紧要的军情大事,才能用这种方式传递。

而“召还太子”

,恰恰就属于大事中最要紧的一桩。

考虑到海寿一个人不可能连续八天昼夜奔驰,也许朝廷采用的是双发,正式玺书由海寿携带前往,同时也会发出一封信函,通过马递先发通知太子。

毕竟朝廷最急切的目标不是送达玺书,而是让太子尽快得知消息,及时返回。

换句话讲,在五月十八日之前,朱瞻基完全可能接到来自京城的消息。

接下来,他有十五天时间从南京返回北京。

这个时间虽然很赶,但不至于完全做不到。

朱瞻基的行程暴露弑父阴谋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宣宗实录》的说法,当朱瞻基在南京接到海寿的消息时,南京已经到处在传言洪熙皇帝去世。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海寿出发时,带着的是“上不豫”

的消息,并不知道次日洪熙驾崩。

那么南京这个传言,到底何时兴起?又是从何而来?

实录记载得相当含糊。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朱瞻基接到消息后并未封锁,消息很快传入城中各处,以讹传讹,从“不豫”

变成了“驾崩”

,谣言歪打正着,反成了预言。

无论如何,朱瞻基这时在南京已经不能待下去了,他必须立刻返回京城。

这时太子身边的幕僚劝他说,这是一个敏感时期,必须小心,最好待护卫部队齐备了再返回。

还有人建议,不要走驿路官道,最好从偏僻的小路迅速北上。

从这些提议来看,这些幕僚应该预见到了某种危险,而且就在归途中。

热门小说推荐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