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崔缨总觉得不妙:规则,规则……三国乱世就是一场重建秩序的游戏,有哪路诸侯会按照旧规矩来立身的啊?曹植接下来能守住自己的论点吗?
只见曹丕摆摆手道:
“不,子建,我并未全然否认圣人所传纲常名教,只是以为,乱世自有乱世之纲纪,应时而变。
世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亦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
为人君者,逢此扰攘之世,当网罗各士族英俊翘楚入囊,而为我曹氏所用,继而宣以‘君纲’,使文武世代不敢背德也。
此乃权谋之术。
君纲既立,父为子纲,夫又为妻纲,上行下效,民风自正。”
当崔缨听完曹丕的三纲言论,正郁闷封建束缚时,曹植却哈哈大笑。
“子建,你笑什么?”
曹丕皮笑肉不笑。
“我并非取笑二哥,只是笑一场误会,二哥与我辩的,原非同一物呢。”
“三纲五常,怎有不同。”
“当然不同!
董儒者,伪儒也。
‘君纲’若一昧顺君之意而不分对错,那才是不知‘应时而变’呢。”
曹丕屏气:
“《诗》云‘亹亹文王,纲纪四方’,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
天之位高,地之位卑,日之光明,月之光暗,犹如君臣、父子、夫妇之尊卑等级。
如此,纲常人伦正是合乎天意之永恒关系——董仲舒何错之有!
?”
曹丕的论据出自董仲舒和班固的主张,崔缨顿时想起来,当年在军帐中与曹丕初识时,曾在案上见过一本班固的《白虎通义》。
可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变成“儒术”
,附会阴阳五行谶纬之学,宣扬君权神授,用以神化封建秩序和等级制度。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曹植没上过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历史课,他该怎么答呢?
曹植没学过唯物辩证法,但曹植的时代,有个与经学谶纬化分庭抗礼的王充。
王充在著名哲学论作《论衡》中,跳出了经学的思想,以唯物主义思想,有力地攻击了谶纬的虚妄。
跟王充持相同见解的,还有桓谭、张衡、郑兴等。
曹植曾对崔缨说,他爱极了读张衡的抒情小赋。
“二哥,正是因为天意不能与人事交感相应,乱世聚敛魂魄才不分贤愚啊。
正是因为‘天’与‘人’殊途,才不能善恶有报,不能使君子皆得长寿,使小人皆暴死啊。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人顺其自然而与天地合一,这才是《礼记》中子夏从孔夫子那里得到的答案。
“古之真儒学,久经删落解疏,早已变了味儿。
《春秋繁露》只知将夫妇、父子、君臣之义与天地星辰、阴阳五行相比附,甚及婚丧嫁娶;《白虎通义》融古今经学与谶纬鬼神之说,为权者利器,可见经学将败。
汉室旧儒学之风颓唐,必为新兴儒学所代之也。”
“子建,你放肆了。”
“父亲不是孔丘,不会复周礼,父亲只会兴名法,唯才是举,于渭滨求被褐怀玉者,携寒士与贵阀分庭抗礼,予世道公而平。”
曹植心中充满了对曹操政策的崇拜。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这一轮‘君纲’之论,二哥我赢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