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郑玄话音落下,郭嘉当即说道:“公言虽善,然今之世,非可比于往昔。”
“昔高祖、文景二帝在时我大汉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然黄老之学治国有余,强国不足,故而武帝登基后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我大汉。”
“由此可见,强国当因地制宜,顺应大势,而并非一成不变。”
“陛下贤明,欲要富国强兵,以图进取。
若一味泥古于儒学,崇尚空谈,而不致力于农桑、水利、器械之展,何以御敌?何以兴旺汉室?”
郭嘉并不正面应对郑玄的问题。
而是列举大汉摈弃黄老之学,改用儒学的例子,来论证新学的重要性。
郑玄神色平淡,说道:“农桑、水利、器械,固为要务,然此皆末也。
儒学之根本,在于正人心、厚风俗。
人正则国治,风俗淳则天下安。”
“若人人皆怀仁义之心,国家岂有不强之理?且夫治国之道,在于德治,而非以力服人。
以德治国,则民心归之,此为长治久安之策。”
“郭司徒,公之变法图强、扬新学之论,于强国虽有裨益,然儒学之根本,实不可废。”
“昔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又岂是仅仅靠管仲的改革变法?”
“更靠的是‘尊王攘夷’这一儒家大义!
此大义让天下诸侯归心,齐国方能号令群雄!
若弃礼义道德,仅恃武力与权谋,如何能服众?”
郭嘉深深皱眉,沉思不语。
郑玄见状继续说道:“秦以法家治国,严刑峻法,短短时间内便国富兵强,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但秦摒弃儒家‘仁政’思想,苛捐杂税繁重,徭役无数,百姓苦不堪言。
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
“可见,若无儒学所倡导的仁义道德为基石,国家即便凭借强大武力与技术崛起,也难以长久。”
“再看文景之治。”
郑玄目光炯炯,语气加重,“郭司徒言孝武皇帝是摒弃黄老之学、改用儒学治国方才令大汉强盛,实则不然。”
“孝文、孝景二帝时期,虽推崇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但同时亦以儒学的德治思想教化百姓。”
“正因如此,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社会风气淳朴,国家逐渐繁荣昌盛。
此乃以儒学为内涵,辅以恰当政策治理国家的明证。”
“而郭司徒却一味要弃儒学而扬新学,实乃舍本逐末之举。
若只重技术展,而忽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人心不稳,又何来太平盛世?”
(本章完)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