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o章喜从何来?
京师的天色渐凉,朱翊钧穿上夹袍,坐在紫光阁正殿里,听着冯保的禀告。
冯保一身斗牛服,头戴钢叉帽,神采飞扬。
“奴婢在东巡时得皇爷交代,要司礼监把孤魂野鬼的通政司管起来。
奴婢左思右想,又请教了赵师傅和张师傅,再三斟酌,最后定了这么一个草案。”
“通政司的事?”
朱翊钧知道,这个通政司是自己老祖宗太祖皇帝捣鼓出来的,全称为“通政使司”
。
职责是接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说白了就是中枢总收室。
但是太祖皇帝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设置这么一个机构。
许多官职官制,往往是他听那些老夫子讲前宋官职官制时,结合自己治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灵光一闪想出的。
通政司的范本是宋朝的通进银台司。
前宋分置通进银台两司。
通进司掌收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阁门京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
银台司掌收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付勾检,纠其违失,督其淹缓,兼领敕司。
后来两司合一,统称为通进银台司。
太祖皇帝估计也是受此启成立了通政司。
洪武永乐年间,通政司可谓是风光无限。
那时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一,排序在都察院之后、大理寺之前,获得了此前丞相拆分、整理、递交各类奏章给皇帝的权力。
承担起“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
的重任。
在皇帝常朝理政时,通政司长官通政使要向皇帝禀奏朝中各种事务;议大政、大狱以及会推文武大臣时,通政使均有资格参与。
叱咤风云、神鬼辟易的六科言官,在那时还是通政司的马仔。
等到内廷司礼监和外朝内阁兴起后,通政司身份就尴尬了。
司礼监有自己的文字房,专收六部、都察院和地方的章奏案牍,抄录一份后给到内阁。
内阁票拟后交给文字房,取回批红的票拟,然后六部、都察院和地方遵行。
要你通政司多转一手干什么?
于是通政司日子越来越清闲,成了与诸寺一起喝西北风的难兄难弟。
自己秉政后,诸寺成了大明版的委员会或总局,在中枢的权责和地位不输六部,现在站在西风中继续零乱的只剩下通政司。
彻底成了孤魂野鬼。
可是一张草纸也有自己的用处,你通政司这么大一个机构,必须挥作用。
自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冯保。
想不到他这么快就拿出了方案。
“冯保,说说你的草案。”
“遵旨。”
冯保清了清嗓子。
从承德回来后,冯保很快就恢复了此前的气势,又成为京师炙手可热的顶尖权势人物。
“皇爷,奴婢是这么想的。
太祖皇帝设通政司,用意在于防范外臣拿捏内外诸司上封事,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蒙蔽君上。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