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顾绍和沈元亨这两份状纸,真可谓是瞌睡来了递枕头,隆庆帝和朱翊釴父子俩早就不爽徐阶这老货许久,而高拱则是治国理念加位置冲突等关系,也是敌视徐阶很久了。
顾沈二人的状纸,早就被有心人传得整个四九城皆知了,挺徐的官员认为徐阶是为国废家事,专心国事,导致疏于管教才会出现这般行径。
而倒徐的官员则认为,是徐阶公器私用,利用自身元辅之权重,为其二子张目,徐阶应当立刻褪下元辅职权。
两边官员不断地给隆庆帝上奏,这些官员学精了,自从科道被废,官员弹劾之权被收归都察院所有,他们便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题本提案。
就是给隆庆帝提意见。
因为不能弹劾了,便不能随口胡诌喷人。
举报吧,手头又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
瞎举报,又会被治反坐罪。
聪明的大明官员们便发现了一个新招式,就是提意见,一但看到某一件事不爽,他们就长篇大论的给隆庆帝提意见。
字字不提某人,但字字在戳某些主官的脊梁骨。
甚至朱翊釴新设立的火柴坊,这些官员都外行指导内行的提出各种意见,烦得隆庆帝直接就让司礼监截留这些意见疏。
却被朱翊釴劝阻住,朱翊釴告诉隆庆帝,这些官员开始愿意提意见了,这是好事,不能打击官员的积极性。
皇帝和内阁每日处理各种政务,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一些事,还真得靠底下治理的官员将意见提出,才好整改。
若直接打击官员们提意见的热情,一旦真的出现一些事,官员们不提了,那才真的是遗祸子孙。
因此,隆庆帝和朱翊釴父子,以及内阁司礼监开始了屎里淘金,从一堆堆意见疏中,还真的让朱翊釴发现了几封有用的意见疏。
其中一封是香河知县邓立贤上疏给隆庆帝提出,是否允许地方官府同士绅合资开设工坊的意见疏,疏中邓立贤提出,朝廷将税赋大权收归税务厂后。
他邓立贤作为一地知县,苦于钱财不足,被迫裁撤了多名县衙文吏,且地方士绅等都不再热情于捐款修缮道路水利,而县衙又无银钱,财政委实过于困难。
邓立贤提出,能否让地方县衙同士绅们组建工坊,自负盈亏,所得之财,作为县衙人员俸禄支出和全县道路设施修缮经费。
朱翊釴在看到香河知县邓立贤的这封意见疏的时候,老怀大慰,大明的官员,也并非就都是死脑筋,看来也是有能人的。
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思通!
对于邓立贤的这封意见疏,朱翊釴大加赞赏,亲自回了一封准许诏书给予邓立贤,在诏书中,朱翊釴夸奖了邓立贤思通变达之能。
且告知邓立贤,放手去干,朝廷一定支持,为了鼓励邓立贤,朱翊釴还前告知其,以后无论是官民合资,还是民间创办工坊,税务所都会给予一定时间的税赋减免。
扶持地方创建工坊的积极性,只要合法申请牌照,依法纳税,朝廷都支持这些工坊的创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